X
安徽省示范高中---铜陵中学 欢迎您访问!

新课程下我们如何调整教研策略

发布日期:2008-11-9 发布者:tlxyz 浏览次数:2377

 (200607经验总结 生物组)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次根本性的变革。我们不仅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紧迫性,增强自觉性,还要认识到课程改革的艰巨性,增强坚定性。通过学习培训和改革实践,我校从五个方面认识课程改革的意义,坚定了一个信念解决四个方面模糊认识,形成了一个共识管理、师训、教研、学校、评价统筹运作,建立五位一体的实验运作机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验,我县中学正在七年级紧锣密鼓进行。拒绝课改,就会被淘汰;被动适应,就会落后。只有主动积极地投身课改,并在课改中加速自身发展,才能提升,才能领先。在新的挑战面前,我校以科研为先导。着重抓课程改革教研工作,在新课程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变,教师正在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成为平等中的首席,而教研工作的策略也需作相应调整,将重心从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转移。
   一、从教师的需要出发 确定教研内容
  以往学科教研的主要内容往往是在围绕上级有关部门的工作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再制订较细化的教研计划,在计划中明确每次教研活动的内容、主题、参加对象,乃至时间和地点,然后根据计划依次完成。但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都难以预料,与原先的教研计划相比,新课程下的教研计划虽也有预设,但更多的是原则性的。如,虽然在计划中提出要提高课堂效益,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但具体内容和措施则是紧紧围绕新程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展开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根据教师的需要安排培训内容。在新课程实施的准备阶段,教师们迫切需要了解有关课程改革的相关信息,于是培训内容就确定为以下两方面。一是通识培训,这种培训应在新课程实施之前或实施之初进行,目的是让教师了解课改的宏观形势、背景和目标等。二是学科培训,着眼于通过培训提高教师把握课标和驾驭教材进行课堂教学的能力。在教研活动中,首先要根据有关的学科教学问题来确定教研主题,进而再进行专题研讨,如课堂教学效益问题、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效益问题、学生学业评价问题等。同时每学期寒暑假都安排教师的全员培训,它的内容一方面是交流与总结阶段性的课改体会,另一方面是对下学期的教材进行集体备课研讨。
  其次,根据教师的需要将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业评价作为教研工作的中心内容。怎样知道教师需要哪些信息呢?一是在新课程实施伊始就深入课堂,听遍所有实验教师的课,与他们交流新课程实施中的收获和困惑,并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对新课程实施的看法和建议。经过初期调研,发现在课堂教学方面,有的教师已有了形式上的创新,但收效不明显,甚至离谱;有的教师仍沿袭老的一套,更多的教师是不知所措。二是让实验教师每月上交新课程实验反馈,并从中收集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于是就把在课堂教学中缩短先进理念与实践的距离定为教研工作的重点内容。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每月举行一次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开设研讨课,就具体的教学内容对照课标一一评议,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效果等多方面、多角度研讨,找出其中有哪些成功的做法,有哪些不符合课标要求的做法,并提出改进的建议。经过连续三次的专题研讨,课堂教学从形式上的创新逐步走向的创新,并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一是学生参与面明显扩大;二是纯知识的要求明显下调;三是师生关系明显和谐;四是教师对结论性知识的灌输明显减少,师生、生生合作探究和交流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上往往顾此失彼;在追求形式创新的同时忽略了实质上的效益,尤其是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以及课程资源开发问题等。
  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在提高课堂效益上有了一定的共识,为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将课堂教学牢牢地定位在以学生为本、学生发展为本、发展学生创新学力为本,将思维、空间、时间还给学生,彻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下所形成的教学习惯和思维定势。在总结上一学期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并把完善课堂教学评价确定为第二学期教研工作的重点内容。与第一学期的课堂教学研讨不同的是:同样是具体内容的评价,对照的要求除了课标之外,还增加了《课堂教学评价意见表》。并通过整理、归纳教师们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实践的多次验证,引导教师从实际出发,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根据新理念调整教学策略,让更多的学生高质量地参与课堂活动,在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张扬的同时,努力创造自己的教学风格,把形式的创新与效益的提高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创设融情感、能动、开放、现代于一体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学生的学业评价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也是一个难点。教师们普遍认为评价就是指挥棒,怎么评价学生就怎么教学生,新课程必须要有新评价,否则课改将会流于形式。在广泛征集教师意见的基础上,经过调研和集体专题研讨,根据重事实、重发展、可操作的原则,对原先的学生学业评价方法进行了修订:保留传统的期未终端纸笔测试,仍实行百分制,但由阅卷改为开卷;保留原先的社会实践考核,改名为综合探究活动考核,仍实行等第制;增加了课堂表现评价,实行等第制;增加了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的综合性、描述性评价。并在学期末制订了《学生素质报告单》。目前,我们已进入新课程实验的第三个学期,教研内容主要是力图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突破口,将课堂教学的改革推向深入,如确定课堂教学提高合作学习效益”“老教材新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科整合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二、教研主体──凸显教师的全体参与
  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课堂教学研讨或其他专题研讨活动虽然也经常举行,参加者也较多,但往往上课者、评课者或专题发言者均事先指定,其余的众多参加者却成了纯粹的观众,若场面精彩,则听得认真些,若有点乏味,轻则走神,重则闲聊,台上讲得起劲,台下却无精打采,虽经常重申纪律,但收效甚微;又如撰写论文,一般是为评比而参与,功利性强。与之相比,新课程下的教研活动则发生了显著变化。首先是参加者人人有任务。如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人人都有一份课堂教学评价意见表,除用作小组交流外,在活动结束时还要上交归档;又如在学生评价专题研讨活动中,人人都要提供相关案例;要求实验教师月月有典型案例分析,周周有教学随笔,教研室每学期将优秀教学案例汇编成册,等等。其次是变统一大会发言为先小组交流再大会交流。小组随机组合,在小组交流中,由民主推选出的小组长组织讨论、记录员负责记录、发言者代表本小组在大会上交流,每一位参加者都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才华。第三是提出课改理念要扎根于实验年级,登陆于非实验年级,任何人都不可能游离于课改之外。随着教研活动的全员参与,教研活动的效益也明显提高,不少优秀年轻教师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为学科骨干,有些年长的教师也不甘落后,无论是撰写案例还是开设研讨课的热情丝毫不逊色于年轻教师。教师们积极投身课改,努力探索,为课改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从校本教研中去探寻教研方式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变革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改变原先驾轻就熟的教学模式,但这个目标的达成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如果仅仅只凭教研部门自上而下地组织一些研讨活动,也只能解决一些皮毛问题。因此,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是深化教学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曾经指出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所以,学校教研组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正如一位教师所说,作为进行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教研组,成为教师发挥集体智慧,研究教学理论、互相学习、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切磋技艺、资源共享的有效载体,是最基层的学习化组织。当然,除了教研组内的互相合作,还需要教研组之间以及校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为了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自新课程实施起,组织教师走出去听实验区课程。学校每学期组织新课程教研活动一次。这样使每个教研组和更多的教师有了展现的机会。通过调研和反馈,根据教师的教研活动,做好教师的服务和课改的服务工作。深入课堂、共同交流信息、互相探讨,做好指导工作。根据新课程实施中发现的问题确立相关的课题,与教师一起做好研究工作。教研组考核评估,从课堂教学、科研能力、示范作用、协作精神等多方面进行考核,以促进教研组整体实力的提升。各教研活动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总之,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着显著变化。与此相适应的教研策略也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急教师教学之所急,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排忧解难,及时解决教师的困惑,让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这是教师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的需要。

 

logo

地址:铜陵市义安区顺安镇顺凤路铜陵中学

电话:0562—2806026


安徽省铜陵中学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皖ICP备11012334号-2

皖公网安备34072102000065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