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安徽省示范高中---铜陵中学 欢迎您访问!

王祥龙 | 铜陵中学,梦想起航的地方

发布日期:2022-11-15 发布者:王祥龙 浏览次数:1729

1979年7月,我从原铜陵县(现义安区)老洲乡光辉学校初中毕业后,考入当时的铜陵县一中(现铜陵中学)读高中。当年9月,我来到长江之滨、笠帽山下的铜陵中学报到、就读。


心中有梦想,对未来有期待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紧张而忙碌的。除了白天上课,晚上也上自习,我们来自乡村、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更是十分珍惜宝贵的学习时间。

刚到学校,高一新生除了家住县城,或者投亲靠友住在校外的学生,来自偏远乡镇的学生只能住几十人一间的大通铺。一个很大的房间里,木板连片铺在一起,就像北方的炕铺一样,学生们一个个紧挨着睡觉。路遥《平凡的世界》里主要人物孙少平生活的那个时代,与我们基本同步。作家在书中描述的,孙少平在中学读书时的生活和学习状况,与我们读高中时有很多相似之处。

  那时候,无论是住在县城周边的县郊范围内学生,还是路途稍远需要坐车或者渡船回家的学生,除了经常要背上几十斤大米到学校食堂换取饭票,每周返回学校时手上提的更多的是几大罐咸菜。冬天,那些用肥肉烧的咸菜,白花花的猪油看着很油腻没食欲,但打来热乎乎的米饭,将它们埋在饭底捂热融化,照样吃得津津有味。

  读高中时虽然很多来自乡村的学生住宿条件、吃的饭菜都不算好,但日子依然过得很充实很快乐。偶尔,食堂不供应米饭,买几个松软雪白的大馒头,就一碗青菜汤,哪怕上面只是几片菜叶,还经常漂浮着小飞虫,我们也三下五除二,很快吃进肚子。那时候,吃的是什么我们很多人并不太在意,只要肚子不饿,能坚持读书学习就是最好的愿望。

  匆匆几十年过去了,我忘不了高中学习阶段那些艰苦、紧张而忙碌的日子。忘不了那些星夜出发,无论春夏秋冬我一个人走在乡村小路上,从义安区老洲乡光辉村独自前往老洲轮渡码头,赶早上第一班渡船去学校上课的周一的凌晨。

  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清晨到达轮渡码头时,天空依然泛着鱼肚白,远处的灯光和船上的灯火、船舱倒映在江面上,随着微风和水波隐约起伏,呈现着斑斓奇异的梦幻般色彩。回想起来,那种恍恍惚惚的景象,依然如一幅图画鲜活地在我脑海中荡漾。

  难忘那些艰辛、充实,充满热情和理想的日子。高中读书几年,我们生活得很艰辛,很朴素,也很快乐和充实。因为我们心中有梦想,对未来有期待。我们把铜陵中学当做梦想起航的地方,梦想在不远的将来,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期待即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更加灿烂、更加远大的前程。


命运终于为我打开了一扇窗


  上世纪80年代初,高中还是两年制,读完一年就面临着文理科分班。

经过认真仔细的自我分析,结合个人兴趣,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科。1981年7月高中毕业,我第一次参加高考。成绩出来后差强人意,超过中专录取分数线。我当年填报的是安徽财政学校,结果因填报省财校的学生超出录取人数,意外落选了。那时候各个学校招生都有很多人报考,调剂或者第二志愿录取的机会很少。在老师的鼓励和家人的支持下,当年9月我回到学校复读,投入到新一轮的高考大战。那一年,我们很多住校复读的同学,都怀着背水一战的心情投入学习,每天天不亮就去学校后面的笠帽山上背书,每天深夜都在教室苦做题目。

  苦命人,天不负。1982年7月第二次参加高考,我的考分超出了当年重点高校录取分数线,可谓有了大大的进步。填报高考志愿时,接受上年落榜的教训,我求稳心切,填报了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我毫无悬念地拿到了录取通知书,走进高等学府继续深造。

  从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进入义安区老洲乡光辉学校读小学和初中,到上世纪80年代初在铜陵中学高中毕业考入大学,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命运终于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迎来了我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从大的时代背景来说,是十年文革结束,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形势新政策,给我们整整一代人带来了新的学习机会和发展前景。而铜陵中学在我们的人生历程中,在高中学习这个关键阶段,对于我们有着非常重要而特殊的影响,它是我们这一代人学业进步、人生启航的加油站。在这里,我们洋溢着青春的激情,遨游在知识的海洋,同时在老师们的引领下,也开启了对于社会、对于人生的初步接触和思考。

  在人生的旅途上,无论走到哪里,也无论走得多远,我们都不会忘记在铜陵中学度过的青春岁月和苦乐年华,不会忘记那些辛勤耕耘、孜孜不倦的老师们,对于我们的无私奉献和谆谆教诲。



难忘那些热情敬业、无私奉献的老师


  在铜陵中学读书三年,良好的学风和任课老师们的敬业精神,让我们受益良多,终生难忘。

  作为文科班的毕业生,我对几位任教文科班的老师印象尤其深刻。在高中阶段,先后教过我们语文课的有韩银生、蒋明尧、蔡岳和徐明生等老师。教外语的是邵介玉老师,教历史的是晋伦宏老师,教地理的是汪道本老师。方超老师教政治并兼任文科班班主任。他们都在教学工作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付出了很多心血,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指导和帮助。

  那时,方超老师几乎每天早晚都要到我们的寝室来转转。周末,她会来看看我们有几个人回家了。周一,她要来查询是否都回学校了。有一次,一个同学刚好洗了被子,她亲自动手为他订被子。那年深秋,天气逐渐转凉了。她看到我的床上仍然还是夏天用的凉席,上面只有一床被子,她说你这一床被子怎么睡,不冷吗?我说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一床被子垫一半盖一半。当时条件艰苦,很多人都这么对付。

  方超老师对于我们的亲切关怀让我终生铭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我曾专门回学校看望过她,他们夫妇二人调回合肥工作后,我去合肥出差时也曾登门拜访过。深感愧疚的是,后来因为工作繁忙,家中上有老下有小,联系就渐渐少了。但在工作和生活之余,我仍然会常常想起她,想起她当年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诲。

  铜陵中学,是我们从中学走进大学的摇篮,是母校的老师和良好的学风,给了我们积极上进、奋力拼搏的信心和勇气。老师们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们这些寒门学子倍感亲切和温暖。

  毕业多年后,每每想到母校,想到那些在学业和生活上给予我们很多帮助和指导的老师,我总是心怀感激。他们是我们的人生导师和指路明灯,我们的成长和进步,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辛勤汗水。对此,我们将会永远感恩,终生铭记。

  今年恰逢母校铜陵中学在笠帽山办学65周年,同时位于千年古镇顺安的新校区东城校区即将投入使用,今年9月开始高一招生,教育事业欣欣向荣。这标志着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衷心祝愿母校铜陵中学迈向新征程,再创新辉煌。

logo

地址:铜陵市义安区顺安镇顺凤路铜陵中学

电话:0562—2806026


安徽省铜陵中学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皖ICP备11012334号-2

皖公网安备34072102000065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