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安徽省示范高中---铜陵中学 欢迎您访问!

铜中故事 | 母校的关爱永难忘

发布日期:2023-03-08 发布者:刘蔚 浏览次数:904

铜陵县一中(现铜陵中学),是我一生中难忘的母校之一,也是我人生一个重要的起点。那些可敬的老师们,不仅启迪了我对文娱的爱好,还激发了我对习作的兴趣。他们也是我一生从教的楷模。铜陵县一中还是我后来能组成一个幸福家庭的福地。


一九六〇年九月,我从老洲小学考进铜陵县一中,当时正处在三年困难时期,粮食限量供应、我们这些住校学生又都处在成长关键期,怎样既能保证师生们的正常教学,还能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减少口粮定量,支援灾区,成了学校的难题。一天,我们初、高中住校生,被集中在学校办公室前,听程冠群主任的动员讲话,他说:“我已经做过试验,口粮再减两斤,每天八两够了……”话没说完,下面一片哄嚷,高中一个男生还躲在人后做鬼脸:“老天!怎么能让一个小个子老师当主任?我们个子比你大,本来就吃不饱啊。”


这时校团委书记上来插话:“大家安静,听我说,毛主席、周总理都在带头节省口粮,支援灾区,这是全民齐心,共渡人为封锁、自然灾害两大难关的关键时刻……”大家瞬间安静。程主任又说:“当然,我们不会不顾及到同学们的情况,学校决定课余时间向笠帽山进军,向荒山要粮!高中同学开荒、挖墩,初中同学种南瓜秧、浇粪、浇水……”从此课余时间,师生们就开始在笠帽山开荒。高中生两人一组,一把大挖锄,轮流挖地做墩子。初中生上山浇底肥,栽瓜秧……暑假组织留校生、住校生轮值到校管理。到下学期,南瓜成熟,那黄橙橙的大南瓜,又甜又面还管饱,多少弥补了一点口粮的不足。

那时农村的同学,每月按时交伙食费是个大难题。他们家要到年终才能按工分结算领钱,秋季开学交不出伙食费。学校也想到一个绝妙的办法,让班主任在各班动员父母拿工资的学生,尽量提前预交全学期的伙食费,以此共济,帮助农村同学不至于停学。对于那些更困难的同学,学校登记在册,为他们争取国家助学金,还让他们在假期中留校勤工俭学,以便他们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弥补生活费的不足。那几年我后来的先生沙维清,父母已双亡,学校不仅让他享受全额助学金读完高中、还让他放假留校做工。郑邦才、吴韵仙等一届届的许多贫困同学,都这样靠着学校的关爱完成学业。


那几年生活比较艰苦,老师们却都充满着活力,不仅课堂上教学认真,课外文体活动也开展得十分活跃,让我们受益匪浅。我还记得林老师和朱老师的二重唱,和谐优美、让人耳目一新;青年教师,呈现在县剧场的话剧《年青一代》,展现出的演技,使我们顿生钦佩;每学期学校组织文娱汇演、诗歌朗诵会、作文比赛、画展、体育竞赛等,极大地激发着我们的潜能,给我们创造得以发挥各种特长的机会。更让我难忘在那么艰苦的年月,为了让学生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学校组织发动师生,利用课余时间,肩挑手挖硬是推平了学校南面的小山坡,平整出一个大操场。自此,县一中不仅有了上体育课的场地,有了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场所,还让全县中小学有了两年一届的体育竞赛的场所,甚至有了全县职工篮球比赛的场地。那时县一中的领导也是有魄力有远见的,师生们也真有干劲。


老师们的课堂风采,也让我经常回想。蔡岳老师教风持重稳健,他不看课本参考书,口中款款而谈内容,黑板随之而现板书。我们只能全神贯注,忽而抬头聆听、忽而低头疾书,哪有功夫开小差。江孝明老师只是临时来带了几节课,我却忘不掉他在讲台上,舒展两臂、轻移脚步、慢转一圈,口中吟道:“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我们全班都会心一笑。带我们两年数学的陶慧恩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且不说他班级工作的热心、周到,课堂教学也别具一格。他讲课不看我们,眼睛直视后墙,但是谁开小差、做小动作都逃不过他的法眼。他的课简明、易懂,很受我们欢迎,这也成了我后来在当钟鸣学区教导主任、西湖中学校长时评定数学教学的基本标准。后来换了黄杰仁老师,一口福建话,语速又快。他用粉笔头砸上课分神的我们,一砸一个准,可我们因为听不懂而分神的同学多,他砸不过来。后来时间长了,情况也好多了。


初中前两年教我的语文老师阮运鸣,也和陶老师一样刚从学校毕业,满腔热忱,讲课认真,对语文课外活动小组辅导热心。由于我作文较好,在他那里我得到很大的鼓舞。知道我酷爱看书,他直接把他的借书证给我用,让我能到老师的专门图书室借书。那时校园里常能看到一个瘦小的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捧着一本大大的书,边走边看,边做着多多看书、好好写作文将来当作家的梦。尽管我没有当成作家,却养成喜欢观察、喜欢习作的好习惯。从他们那里,我明白了,一个好老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还要注意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加以延展发挥。后来由于铜陵对师资的调整,充实,陶老师、阮老师被调整到小学。我去老洲光辉拜访过陶老师几次,有次我问他:“您眼睛不看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在做小动作?”他笑着说:“怎么没看?你们发现不了。”


我在母校只读了初中,无缘听蒋老师和祖校长的课。我的女儿沙莎有幸受教于蒋老师,直到现在提到蒋老师仍是满脸崇拜。记得女儿那时为语文课忙得很,一回家就是查找资料、摘抄各种纸条、书写笔记……原来除了要提前预习课文,试拟提纲,还要准备名言摘抄、警句摘录、甚至准备当前的时政要闻、各色辩题的论据……我奇怪问女儿:语文课这么忙?她说,蒋老师要他们在课前十分钟里,准备提问这些内容,甚至开展小小辩论,谁也不知道抽到谁,只能都好好准备,“以防不测”。我问:那不耽误上课?她说:我们课前都按老师要求做好预习了,老师堂上不少地方让我们讲,他就归纳比较我们讲的内容,得出最好的结果,让我们印象好深!当然每单元开始他都要精讲一到两课的,这时我们就会听得更认真……我不由得感叹,蒋老师不仅课讲得好,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并利用十分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在课后扩充知识的积极性……这就是四两拨千斤啊!他的这个方法,被我“剽学”了,运用到我后来的教学中。在那次校庆中,我和先生找到蒋老师夫妇,我先生转达女儿的感激,而我当面感谢他对我语文教学的启发。


女儿那时在蒋老师的提携下作文相当好,每学期都有文章被蒋老师推介到国家级作文报上发表。我们都以为她高考一定会填报中文系,想不到她坚决投报生物系。原来她被他们生物老师“忽悠”,对生物学充满憧憬,以至一路读到研究生,在南师大成为生物老师。女儿被高校录取后,在餐桌上蒋老师多次感叹:明明优势是文学,却报生物学,不知道她怎么想的!祖校长直劝:能写作的人不一定出自文学系嘛。不过前几天我发现,女儿的大孩子在生物考试中,拿了年级第一,本该高兴女儿却说:“千万别学我‘误入歧途’。”


我和我先生沙维清,当年一个在高二,一个在初二。在那个男女生相避的年代本无缘结识,是学校对贫困生的关爱,才让我们有了机缘。他家贫困,年年被学校关照假期留校做工,而我也是因为母校那个特有的绝妙措施,被后任班主任窦秀明老师动员,让我回家向拿工资的父母说明情况,预交一学期的伙食费,好帮助农村同学度难关。谁知我母亲怎么也不相信,硬说我是把钱弄掉了还敢撒谎,气得她又骂又打。连她的同事,老洲学校的老师们都不相信。我那时大概正处在叛逆期,虽然钱是拿到了,却受不了那“侮辱”,一气之下拔腿回校,发誓永不回家,到学校做小工,挣钱养自己去!


放暑假,我跟班主任窦老师说:父母参加暑期教师学习班,没办法管我,我想留校做小工。他竟然同意了,于是在漫长的假期里遇到沙维清。他善良淳朴、勤奋好学、自强自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我常出现在作文竞赛的获胜搒单上,常出现在县一中舞台,上时不时在留校同学中“抖露”出的小机灵,也让他印象深刻。后来他在部队,因为被一老乡骗钱,找我帮忙追款,我尽力办成,更是彼此加深了解。尽管由于在当时的年代,我出身不好进展很艰难。但那一段在铜陵县一中的相处,让我们决心彼此坚守。因为那是一段两小无猜,丝毫不带目的的相识真实可靠。我们终于在第六年,“四人帮”倒台我们都成大龄青年时,才走到了一起。


成家后两人在三观上的一致、在事业上的同心协力、在生活上的习性互补,让我们生活惬意、事业有成。我们时常回忆在铜陵县一中的那段相识、感激母校在那艰难年代的关爱措施,才让我们有了相识的机遇。那年校庆,我俩还到当年做小工的教工食堂那一带,看了又看、找了又找,回忆那年暑假我们初识时的点点滴滴。


作者:刘蔚 女,一九六三年铜陵县一中初中毕业,一九六六年池师毕业,一九七九年安师大函授大专毕业,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曾就职钟鸣中学、西湖中学,铜陵职业技术学院退休。从八十年代起,有散文、小说在《铜陵日报》《安徽教育报》《中国教育报》《散文选刊》《安徽文学》《中篇小说》《海外文摘》等刊物发表。

作者爱人:沙维清一九六四年七月高中毕业于铜陵县一中,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入伍,一九七八年十月转业至地方。历任西湖乡党委书记,铜陵县副县长,郊区区长、人大主任,二〇〇四年元月退休,二〇二〇年六月病逝。

作者女儿:沙莎一九九六年高中毕业于铜陵县一中,现在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任教。


logo

地址:铜陵市义安区顺安镇顺凤路铜陵中学

电话:0562—2806026


安徽省铜陵中学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皖ICP备11012334号-2

皖公网安备34072102000065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