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政教团委

铜陵市学生资助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

2012-5-14

 

511上午,铜陵市学生资助工作现场会在我校召开。铜陵市教育局常务副局长王钢、市学生资助中心主任邓绍林、铜陵县教体局局长蒋培群、副局长朱祥贵等领导出席,全市(县、区)各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的分管领导和学生资助管理机构负责人5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由市资助中心主任邓绍林同志主持,他回顾了2011年我市学生资助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部署了2012年学生资助工作要点。县资助中心主任王群传达了省教育厅关于学生资助工作文件精神。铜陵县一中副校长王合进和铜陵市经济技术学校负责人分别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最后,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钢做了重要讲话。他要求,一要进一步认识资助工作的重要性;二要全面把握资助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三要明确职责、落实措施。

会议强调:各校要认真抓好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工作,严格资助评审程序,加强学籍管理,加强资助资料档案管理,加强中职系统管理,校内资助要足额到位,加大资助工作落实检查力度,创先争优,努力把全市学生资助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会议期间,与会领导和代表参观了铜陵县一中学生资助档案建设和管理情况,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贫困生资助工作

经验交流材料

 

健全体系  完善制度  发挥功能

创造性地做好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

王合进

铜陵县一中历来高度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2010年秋季学期,国家新资助政策体系建立以后,我校紧紧抓住这一契机,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创造条件,广泛筹集资金,全面落实各项资助政策,进一步完善了“奖、免、助、补、勤”五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不仅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工作目标,而且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改善,能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幸福生活,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整合力量,形成全校一盘棋的资助工作格局

针对学生资助工作资助经费大、资助面宽、牵涉面广、影响程度深的新特点,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由各处室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经常召开会议,研究学校资助经费的投入、贫困生的认定、奖助评审办法等问题。为了提高资助工作效率,准确、及时地把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我校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厅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学生资助工作机构建设,于20103月正式设立了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配备了具体工作人员、配齐了办公用品。学校资助办成立以来,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与校内外其他部门进行横向联动,全力筹措资助经费,同时,对各班级的资助工作进行协调和指导,有效保障了全校资助工作在国家资助政策体系的框架内高效运行。同时,各班根据学校统一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成立了班级资助工作认定评议小组,班级评定小组具体组织本班困难学生资助的评议、初审和推荐,形成了学校、资助办和班级三级评审的资助工作格局,保证了各项资助政策落实到位。

二、完善制度,规范程序,丰富形式,创造性地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1、完善资助制度。为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我校建立健全了资助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决策制、贫困生建档及动态管理制、学生民主评议制、资助结果公示制、助后跟踪教育制等制度,制定出台了《铜陵县一中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办法》《铜陵县一中校内资助经费管理使用办法》《铜陵县一中资助办公室工作职责》《县一中资助管理机构工作制度》《县一中国家助学金申请程序》等,用完善的制度体系确保有限的经费真正用在贫困学生身上。

2、规范工作程序。我校合理确定并据实调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规范“本人申请→班级评议、公示→资助办审核→学校审批、公示→资助中心确认”的贫困资助认定程序,建立了贫困生材料档案,严格按照上级下达的资助指标和额度,并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集体决定的原则,严格把关,做到信息准确,档案齐全,标准统一,操作透明,程序规范,评定公开,确保了评定结果的公平与公正。自国家资助体系建立以来,2010-2011学年度我校在籍在校学生共计2844人,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共有568人,享受资金总额85.2万元;2011-2012学年度我校在籍在校学生共计2735人,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共有575人,享受资金总额86.25万元。

3、丰富资助形式。目前,我校已基本形成以奖学金为主体,以特困补助、减免学费、勤工助学、住校补助等为辅助,以社会捐助为补充的多元化、全方位、全过程的混合式资助体系。具体做法可概括为“五个一点”:一是“奖”一点。学校主要依托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力争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发点奖学金,2011年度我校共有455名学生获得各种奖学金4.55万元,奖励面占在校学生的16%2012年(截自目前)又有201名学生获得奖学金,奖励金额达4.02万元。二是“免”一点。为了争取优质生源,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我校一贯坚持为部分学生减免学费的原则,仅2011学年度,我校就为76名学生减免了学费,共计减免6.308万元。三是“补”一点。根据《校内资助经费管理使用办法》,我校从学费收入中提取3%用于设立资助专项经费,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式,“补”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11年共计补助35人,补助金额0.35万元。四是“争”一点。学校不断挖掘助学渠道,努力争取社会资助,获得相关单位的支持。20122月我校获得县烟草公司捐助2万元,10名贫困学子受益。

4、坚持人文关怀。我校在资助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不断促进资助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同时,密切关注学生、尤其是特殊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对于家庭遭遇突发性天灾人祸的学生或突发重大疾病的学生,及时给予数额不等的临时特殊困难补助,2011年我校在这方面共救助16人,救助金额4.089万元。

三、助学为先、励志为重、感恩为导,充分发挥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在学生资助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学生成人成才”这一中心,在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经济资助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他们进行精神的资助、心理的辅导、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发展其良好的人格与品行。

一是注意加强励志教育。我校以资助工作为平台,注意引导学生克难奋进,自强自立。学校通过网站、班会、墙报等形式,广泛宣传资助政策,激发学生立志报国的志向,将贫困助学与素质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勉励学生首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优秀的学习成绩,才能帮助自己惠及他人。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受到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二是注意加强感恩教育。资助工作的真正涵义是教育学生,让学生在接受资助的同时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这就需要抓住学生资助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道德人格教育。为此,我校围绕“爱心助学,回报社会”这一主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广泛开展“受助者助人”、“爱心传递”等主题活动,号召他们主动帮助自己周围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如406班一学生家长因重病住院,在政教处组织下,仅高一年级学生便捐助了近1.5万元。

三是注意加强诚信教育。我校充分利用宣传工具,通过班团组织生活等形式,及时、全面、深入、准确地宣传国家助学政策,把学生资助工作与增强学生诚信意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诚信教育,学生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审核中,没有发现一例贫困生申请,有弄虚作假现象。

总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育人理念和“以生为本、帮困育人”的资助工作理念,认真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不仅实现了让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快乐学习、幸福生活,服务学生成人成才的工作目标,还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学风和校风建设,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拓展资助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资助面,真正把资助工作当成培养人才的重要一环来抓,让上级领导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

 

 

 

  

分享到: